老师们、同志们:
新年好!
根据会议安排,主要讲三个方面内容:一是2014年学校主要工作回顾;二是对学校建设与改革的思考;三是2015年主要工作部署。
一、2014年学校主要工作回顾
2014年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攻坚之年。学校工作总体评价是“改革创新科学推进,内涵建设成果丰富”。
1.学校科学发展确立新举措。编制出台《yl34511线路中心“四个工大”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集中组织学习《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条例》,研讨和谋划学校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首次组织召开教育国际化会议,探索建立学校国际化战略机制。
2.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新突破。首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在湖北省整体进入第一批次录取,首批博士研究生顺利入校。学校各类学生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奖4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奖13项。18支学生自主创业团队成功注册。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获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3.学科建设体系不断完善。新增文学和艺术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门类,获批翻译硕士和艺术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位点建设实现全校本科招生学院的全覆盖;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初步构建起以“大化工”为主线,磷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和生态文明等四大学科群(简称“一主四群”)为依托的学科建设新格局。
4.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成功全职引进国家“有关人才计划”专家1人,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年共引进教师69人(不含辅导员),其中博士研究生64人,有国外高校博士学历的10人,外籍专业教师2人。获批“教育厅有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人、湖北省有关人才计划1人、教育厅有关人才计划讲座教授2人。
5.科研产业实力逐步提升。申报各级各类纵向项目600余项,立项20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9项。校本部科研入账经费9728.28万元,纵向经费比例突破30%。研究设计院总收入9100万元。获得各类科技奖励14项。SCI、EI、ISTP、SSCI、CSSCI、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论文363篇,其中SCI一区5篇、二区15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6篇。获授权专利117项,其中发明专利60项。成为国家专利审查员在武汉地区首个挂牌的高校实践基地,被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授予“湖北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作基地”。大学科技园完成第一期100亩地的总体规划设计。完成了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注册及初期建设工作。投资组建了武汉微特膜科技工业有限公司和武汉微特汽配有限公司。
6.对外合作交流发展态势良好。积极推动 “政产学研”合作,与荆门、松滋、南漳、团风等县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合作办学专业达到11个。招收留学生39人次。组织召开了第二届校友会会员代表大会暨教育发展基金理事会换届大会。截止2014年底基金会收入合计408.99万元。
7.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完成了《yl34511线路中心章程》的制定工作,制定出台了大型会议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周遍商业摊点进行了集中整治和拆迁,安装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和校园交通门禁系统。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校园网改造项目。
8.“大民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58%,考研率达到18.43%。2014届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达94.05%,升学出国率3.37%,高端就业率23.6%。发放助学金总计849万元。开通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优先保障新引进青年学者、特岗学者的衣食住行,为他们的工作生活提供良好条件。完成了职工住房补贴发放工作。完成了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全年教职工收入增长6.16%。新建流芳校区教工餐厅,发放了餐补。完成了武昌校区8号学生宿舍楼的建设验收工作。完成流芳校区东大门停车场绿化、西南门围墙环境清理、道路硬化和停车场修建。精心打造社区惠民工程,争取惠民资金20余万元,慰问孤寡老人10人次,为71名80岁以上社区老人发放老年补贴7万余元,对社区3200人实行网格化管理。
9.党建与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明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好“五好”班子创建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反腐工作“党委主体责任制、纪委监督责任制”,狠抓纪律作风建设。开展基层典型树立“一线聚焦”活动,报道学校一线教职工先进事迹10人次。在各类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宣传报道学校近200篇次。学报成功进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第一批中国学术期刊方阵。
2014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科技产业蒸蒸日上,事业、产业“双轮驱动”效果日益显现,特别难得可贵的是,部分领域工作收获“零的突破”、“连续”、“全覆盖”等佳绩,也有许多开创性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在座中层干部积极谋划、亲力亲为的结果,借用时下流行的话语,“为你们点赞”。
同志们,当前学校已进入“十二五”规划的最后冲击阶段,规划能否顺利收官,关乎学校科学有序发展。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还有许多工作离规划目标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一些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指标尚未完成,有些工作确实存在政策、历史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但更多地可能还是我们的工作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这里我不像以往一样一一罗列,希望会后大家认真将规划研读一下,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哪些目标是提前完成了,超额完成了;哪些还没有完成,今年能否完成;完成不了的是目标定高了,还是有其他原因。希望大家心里都要有本帐,切实找出差距和不足,总结原因,合理安排工作计划,也借此希望大家养成工作总结分析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有力地促进部门工作开展,也能有效地提高大家的科学决策能力。
二、对学校建设与改革的思考
去年的中层干部大会上,我着重讲了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和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构建“学科、学术、学位”三位一体的治学体系,“资本、资产、资源”三位一体的运营管理体系和事事有责、人人明责、责权利相统一的服务体系的学校建设与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了“调结构、重建设、促改革、显特色”的工作思路。应该说,一年来,学校围绕这三个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很多方面的结构调整,启动了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强了重点领域的建设,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逐步凸显出了一些的难点和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结构、学生结构(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生源结构等)、队伍结构(三支队伍)、科研产业结构、学校收支结构(收入来源单一,经营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很少)不合理。学校的基本条件建设、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和大民生工程建设由于过去办学经费的紧张还有很大的欠账,一些改革的举措也未能得到完全的落实;学校改革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方案,全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还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统一认识,深入思考,努力加以解决。
同志们,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进程,必须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更大突破,要深入推进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教育综合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确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要求落实到位。湖北省为落实高教改革,将启动实施包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校体制机制改革等8个方面改革,包括25项任务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以及系列专项改革措施将陆续出台,涉及面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提升依法治校、民主办学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法治教育已然成为教育领域服务、支撑和引领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它要求高校必须建立更加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更加高效的治理实施体系、更加有力的责任监督体系,进而实现学校自身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高校的实质性改革任务越来越具体化、明朗化。
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整个国家的转型升级的进程加快,这些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已成为新的经济工作着力点。湖北省通过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推动创新驱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势必加快新一轮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这需要高校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科专业发展水平、推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更有效地提供智力支撑与人才支持,巩固并拓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领域。
高校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形势逼人。目前我校尚处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初期,实现转型升级、创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改革的必然性、决定性和过程性,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才能抓住机遇,破解难题,激发活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围绕三个体系的构建,按照“调结构、重建设、促改革、显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建设以任务为导向,改革以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认真谋划学校未来的发展。下面我谈几点想法:
(一)调结构
1.按照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继续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巩固和提升工科特色和优势,培育在全国有影响的学科(或学科群或学科领域、方向),加大理学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力度,科学制定大文科建设发展计划,提高大文科的学科与专业水平。进一步完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通过停招、停办、整合等方式,优化专业结构。以四个学科群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
2.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为重点,并通过适度分流等措施,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提高学历、提升水平、强化素质”为目标,优化管理干部和工勤队伍结构。
3.进一步优化招生生源结构(一本学生比例、研究生比例、国际化培养学生比例、留学生比例等等),扩大国际化办学规模。明确研究生就业结构性目标。稳定三本学生规模,做大做强学校职业培训,形成我校有特色的职业培训体系。
4.高度重视各学院以及不同学科纵横向科研项目与经费的结构,着力提高高水平、高质量成果在科研产出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科研和产业收入,逐步扩大其在学校收入结构的比例。按照学校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约各占三分之一的目标进行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布局。
(二)重建设
1.牢固树立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大专业建设及各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建设力度,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学科建设“显峰计划”,集中力量建设好磷资源开发利用、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生态文明四个学科群,使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学科方向更加符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学科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良性发展态势,同时通过交叉融合,能形成若干新的、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学科方向,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3. 全面构建人才引进与培养“一盘棋”的格局。学院根据教学、科研、产业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制订全盘的人才引进计划。建立领军人才信息库,继续实施领军人才引进“一人一策”的政策。继续大力实施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计划,通过教师发展中心以建立起培训内容多样化,培训形式灵活化和培训渠道多元化的培养体系。重点做好学院(部)院长(主任)、关键职能部门正职后备人选的选拔、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学校党校和干部培训中心等资源组织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学习,积极为管理人才的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各类服务人员工作质量标准。
4.总结团队建设经验,启动新一轮的团队建设工作,围绕学科群建设和学校“十三五”重大任务需求,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核心团队,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5.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学校的办学发展空间。积极组织力量深入生产与社会一线,跟踪现实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服务工作,争取更多更大的项目,提升科研实力。加强基础研究,以化学、材料学为突破口,力争进入ESI排名1%。大文科每年争取3—4项国家社科基金,有调研报告能够进入到省市决策者的视野并得到采纳。充分发挥化院科技的投融资平台和孵化平台的作用,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两院一园”建设。以市场化推动成果的转化,以产业化推进学科的发展,以产品化促进学校品牌的形成,力争2016年学校本部的产业见效益。组建专门的产业团队,积极培育学校控股或者参股的上市公司。构建国家、省部、学校三级平台体系,加强现有各类平台的建设与评估工作,积极申报省部级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
6.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加强对校园在建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按照标准化教室和标准化宿舍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大学品位。注重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的学术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7.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民主办学,强化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事事有责、人人明责、有责必究、有过必惩、有咎必辞”的督办和问责体系,有效地调动和督促职工提高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和执行力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的管理具有生机和活力。注重发挥两级教代会职责,强化民主管理,推进校务公开、院务公开、信息公开。
8.加强大民生工程建设。牢固树立就业为民生之本的工作理念。大学最大的民生主体是学生,必须大力巩固和开拓学生的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建立教职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牢固树立岗位是实现自我价值、享受改革成果的基础,没有岗位,何谈民生的岗位意识。学校将整合各种资源,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
(三)促改革
1.以适应国家需求,特别是湖北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改革,全方位促进教育的国际化。
2.完善学科群管理和建设体系。探索建立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具体制定规划和目标,由首席学科带头人具体负责的相对独立的学科群管理体系,对学科群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3.改革科研任务分配制度和科研组织模式,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弱化行政指挥棒的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创新、追求卓越。
4.实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对学校岗位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实施核岗定编。全面修订岗位职责和要求,实行聘用制合同管理,制定岗位考核体系,逐步推行解聘制度。实施教师分类分级分流管理,学校制订通用型岗位标准、晋升条件和分配政策。院部根据发展目标及承担的工作任务,结合通用型岗位标准,针对不同类型岗位制订不同的基本职责、考核晋升标准和分配政策。
5.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改革办法。逐步调整财务分配政策,根据院部综合发展情况核定院部工资及绩效津贴,按总量计算、经费包干的形式核拨到院部。鼓励院部自主决定二次分配,以充分发挥绩效津贴的调控功能,制订体现以分类发展和动态激励为基本原则的分配改革方案,实现“优劳优酬”,公正、公平、公开,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探索在部分岗位实行年薪制。
6.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建立完善教学研究型学院、文化特色型学院试点建设的体制机制。鼓励院部探索创新基层学术组织的模式,逐步建立学院、系、学科部、教研室等多层次基层学术组织体系,突出学院的学术主体地位。强化自主、自治意识,完善学术组织功能设置。
7.以绩效优先为原则,探索采取“配额与有偿使用”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学校行政、教学、科研等资源的配置机制。建立仪器设备开放与共享机制,减少资产重复购置,提高学科平台、重大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尝试通过外聘部分专业人员,加强对旧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减少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积极探索武昌校区的开发、经营管理模式,使之成为学校经费来源的重要补充。
8.建立完善工作评价机制。针对年度工作任务、院部任期目标、重大事项、重点项目等编制及执行情况,注重前期调研论证,逐步建立目标开放、过程质询、责任问政的评价体系,提高执行力。
通过“调结构、重建设、促改革”,进一步提升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工程教育特色、服务面向特色、校园文化特色的显示度。
三、2015年学校的主要工作部署
2015年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学校将围绕“以完成落实“十二五”规划目标、编制“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学校综合改革方案为主线,全面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的工作思路,重点完成以下工作:
1.科学合理地编制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认真总结分析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执行落实情况,形成工作调研报告,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注重与”十三五“规划的衔接。深入调研,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目标和新任务,提高“十三五”规划的科学性。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细化规划操作具体途径、推进时序和约束机制,力争做到目标数据化、任务具体化、工作责任化,明确实施主体与调控机制。统筹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校园建设等领域发展,实现学校事业全覆盖,做到各类重点项目、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都得到充分体现,使各单位、各群体都能从规划中找到相应的位置。
2.全面系统地制定学校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认真分析国家和湖北省教育综合改革的形势和主要任务,客观总结学校前一阶段实施改革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认识改革的系统性,立足学校实际,以必须有利于实现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必须有利于优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必须有利于师生的全面发展为原则,构建学校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体系。
3.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工程化”两型两化的人才培养规格,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度重视学季制改革,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改革的每一步都落到实处,其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最为核心,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和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为了有效推进教学改革,今年将选取部分课程,特别是公共基础课进行深层次的综合性的改革,希望通过改革建立一批示范课程,在全校推广。
加强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各学院和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学业标准。在总结法商学院导师制的基础上,在全校推广教师全员导师制,构建“学业导师、生活导师、体育导师”(三导师制)的服务学生工作格局,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进一步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继续扩大一本招生计划,加强宣传,特别的省内招生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录取分数线,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展就业宣传工作。大力加强高端就业市场建设、省外就业市场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建设、和网上就业市场建设,进一步开拓网上毕业生就业市场,同时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和社会其他就业资源作用,确保2015年就业水平和质量不低于2014年。
5.大力推进学科建设。贯彻落实《yl34511线路中心关于学科群建设的意见》, 以“一主四群”重点,落实学科建设的目标化、项目化、精细化、标准化。认真做好学位点建设规划,积极做好硕、博士学位点分层建设提升计划。认真做好新增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和校级博士点立项建设工作。积极跟踪关注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推动学位点建设布局科学、合理,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出台学位点申报、建设、发展、评估的保障措施。
6.着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实施《yl34511线路中心高端人才培育实施办法》。继续大力实施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系列计划,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加强优秀青年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在总结前五批优秀教师团队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遴选和建设好首批核心团队,并启动新一轮团队建设,签订目标责任书。高度重视新一轮的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按照学校发展对岗位的要求,配置好一支有思想、敢作为、能成事的管理队伍。加强科级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的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将培训学习与晋级、职称评审挂钩,逐步实现干部培训的常态化,增加干部加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意识。
7.切实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修订管理、教辅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明确业务素质指标、业务成果指标、工作创新指标和服务质量指标。按照学科大类制订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和社会服务型等四种类型分类标准。完善奖惩办法,改善考核模式,强化绩效,以贡献为基础,逐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构建事事有责、人人明责、责权利统一的服务责任体系。
8.继续完善科研与产业体制机制。建立责任清晰的科研与产业反哺机制,进一步理顺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化工研究设计院、大学科技园“两院一园”管理体制。进行科研任务分配制度改革,构建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创新创业。积极推进“资源化工过程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磷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国际合作中心的申请工作。努力提升孵化器的服务能力,拓展孵化功能,力争申报成功国家级孵化器。
9.创新资源开发与配置机制。研究制定武昌校区的经营开发方案,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化运作来盘活和经营武昌校区资源。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增强学校资源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效益。根据学院、学科布局,调整资源配置模式,采取有偿使用与配额使用相结合,部分资源配置到院部,并将总量调整与院部目标考核相结合。加大废旧设备的处置工作,逐步建立资产使用效率评价体系。
10.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高质量完成《yl34511线路中心章程》的制定工作,并上报核准。按照大学章程,对学校的所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强化两级教代会的功能,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管理、决策和监督权力。建立校务、院务信息公开网站。实施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的公开。
11.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工程教育与实践中心普天基地、工程博物馆项目建设,加大国家、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投入。尽快完成流芳校区校园规划修编,启动流芳校区学生宿舍建设工程,完成流芳校区水电增容改造。启动流芳校区公租房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武昌校区住宅区改造,力争年内完成开发商的标选和搬迁合同的签定。加强对大化工中心建设的监管工作,制定好装修方案,认真做好验收工作。积极推进校友楼建设的融投资工作,力争2016年进入实施阶段。
12.大力实施校园安全和美化工程。加强校园网络硬件建设。高质量地完成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的建设,改革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体制机制,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统一。
以上是2015年的主要工作打算,最终经常委会审定,以学校下发的党政工作要点为准。
同志们,201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充满期待和挑战,需要我们满怀豪情,信心百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振奋精神,加强协同,朝着既定的目标,坚持内涵发展,锐意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特色工大、创新工大、品牌工大、幸福工大,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继续奋斗!
最后,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愿学校明天更辉煌。谢谢大家!